新聞與科技的十字路口 路透社總裁:與其害怕AI,不如掌握AI

▲▼記者,媒體,新聞,攝影。(圖/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)

▲面對生成式AI衝擊,路透社選擇主動出擊。(圖/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)

記者吳立言/綜合報導
擁有超過170年歷史的國際通訊社《路透社》,正面對人工智慧帶來的世代衝擊,並選擇迎難而上。總裁Paul Bascobert日前在一場專訪中表示,新聞產業不該恐懼生成式AI,而應該學會掌握它、善用它,將其視為推動新聞內容再進化的契機。

Bascobert接受媒體節目《Decoder》訪問時坦言,媒體環境已從「印刷主導」轉向「演算法主導」,下一代消費者不再依賴報紙或網站,而是在社群平台、影音串流甚至AI助理中獲取資訊。面對這波轉變,路透社的應對策略是「主動觸及」,讓新聞內容在讀者日常生活中自然浮現,而非等待讀者主動點擊。
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.

談及AI帶來的挑戰與機會,Bascobert以路透社的本業作為例指出,「我們本來就是授權內容的服務提供者,而訓練AI模型需要大量高品質的資料,其實與我們長年經營的授權模式不謀而合。」他表示,新聞機構應該在保護版權與開放授權之間尋找新的平衡,「AI並非威脅,而是需要正確引導的工具。」

儘管市場上已有不少媒體選擇對AI公司提出訴訟,路透社則選擇雙管齊下,一方面保護自身內容權益,一方面與技術業者探索合作機會。Bascobert強調,無論科技如何演進,新聞業的核心價值依舊是「追求真相、傳遞事實」,這不會被任何演算法取代。

路透社目前也正積極拓展其AI應用版圖,包括為機器人記者提供資料來源、在企業平台中部署即時新聞摘要服務,以及與大型語言模型供應商商談內容授權與共同開發新產品。Bascobert最後強調,「我們不會讓技術決定新聞的未來,而是要讓新聞價值,引領技術的應用。」

在資訊爆炸、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,新聞產業面臨空前挑戰。然而如同路透社總裁所言,與其將AI視為威脅,不如積極掌握、正向引導。唯有如此,媒體才能在科技浪潮中站穩腳步,持續扮演民主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守門人角色。
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