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▲林聖修與我們相約啟明出版社辦公室,辦公桌上放置「以程式設計師理想的鍵位布局」為概念而製作的鍵盤HHKB,手邊原文書是在美念書時,學習人工智慧的課本。
圖文/鏡週刊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.
AI迅速滲入日常與工作,也伴隨監控、依賴與判斷力流失風險。有人急著斷開連結,有人展開親密對話,有人細細調校界線,也有人建立了自己的AI團隊。在人機交會的邊界,工程師、總編輯、學者與小說家,各自打開了AI,也重新檢視自己:我們還能保留多少選擇?我的大腦,還能為自己做主嗎?
讓AI只做該做的事 幫助人類好好做事
啟明出版社總編輯 林聖修
37歲的林聖修近日第一次使用ChatGPT,然後他就後悔了,火速刪掉月費20美元的帳號(當然,他無法收回上傳的內容,月費也已付出去了)。
啟用與停用ChatGPT都在同一天,使用契機是一宗合約爭議,「我寫信給合作方,附上合約和我的主張,寫完我問同事覺得我寫得怎麼樣?同事們沒有直接回答,叫我去問AI。」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..
「AI其實滿厲害啦,說我寫得很好,但這封信有點凶,怕引起更多爭執,建議我不要用情緒性用字。」所以,你寫信真的很凶?他平淡答:「呃,有點凶吧,但寫信就是要表達立場啊,所以我沒理AI建議,把信寄出去了。」「寄出信之後,我有點警戒…那…我的合約內容,AI不就全部看到了?它會把我的合約拿去做什麼?」他立刻刪帳號,至今沒再打開ChatGPT。
在台灣,林聖修最為人熟知的身分,是啟明出版社的發行人兼總編輯。較罕為人知的,是他的工程師背景—他國小就在家裡架伺服器、租伺服器給別人賺取零用錢,自架網站、當小駭客、接案寫程式。在那個還沒有Google Meet和Skype視訊軟體的年代,有人力仲介公司發案給林聖修,希望透過視訊面試外籍移工,他接案賺了數萬元。等一下,你家長知情嗎?「知道啊,我爸還尾隨我去星巴克收費。對方是個叔叔,請我喝咖啡。那是我人生第一杯咖啡。」
訓練模型 讀英國文學
林聖修大學在美國里海大學(Lehigh University)主修數學,隨後取得電腦科學、能源系統工程雙碩士,研究領域是軟體分析、模式識別與搜尋引擎。「我數學系畢業,2011年開啟明出版社,發現開出版社不賺錢,擔心走投無路怎麼辦?只好拿出自己最厲害的本領,去學computer science(電腦科學),反正如果出版社倒了,我就去寫程式。」出版社沒有倒,2014年,林聖修在美就讀碩士期間,結合對文學的熱愛,自訂研究主題,在模型識別課設計AI模型,從開源的古騰堡計畫(Project Gutenberg)取得150本公版的英國文學小說,進行語料處理後,篩選出每本書中最具代表性的300個單字作為語料特徵,嘗試以不同演算法訓練模型。成果令人驚豔,他訓練出的模型正確辨識文字作品年代的平均正確率達80%,最佳情況準確率高達84%。
[廣告] 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有嘗試把這款AI商業化嗎?林聖修搖頭,「我這個研究,當時很純學術,目前也應該沒什麼用處吧。」「我的研究結論就是:這個模型很準啦!只要丟給它任何一本英國文學作品的語料,它都能告訴你:這是什麼年代產生的。」
走進工程師林聖修的世界觀,使用AI的前提,在於「人類有需求」且「可以信任」。「以前我設計單一用途的AI,數據是我給的,我知道機器學習的過程;可是現在,我對General purpose AI(通用人工智慧)的信任度很低,我不知道它的資料庫是誰給的?準確度如何?如果你不知道它的脈絡和思路,那如何接受它給的答案?」「我可以請它寫程式設計遊戲,但假如這遊戲玩一玩就卡住,要去問誰?」
人工智慧 可信度難評
「我沒辦法把AI當人看待。我抗拒的是把AI當朋友,還讓它解決你各種問題。」他不少同學在美國Google、Meta或Amazon擔任軟體工程師,許多朋友的生活離不開生成式AI,但他常思考:「如果今天有一個人,他沒有人格,你不知道他會不會出賣你,(資料)來源有時正確、有時錯誤,你還會跟他說你的祕密嗎?你還會想問他任何問題嗎?」
擔心出版業編輯、美術等工作被AI取代嗎?林聖修搖頭,「如果它可以做得和真人一樣好,單一功能取向的AI,比如我把稿子給它,它就幫我排好版,那我很樂意。但我不覺得AI有這麼厲害。」「最近才在聽做廣告的朋友說:一眼就看出,某些案子『AI感很強』。」
「所謂人類美好未來,應該是讓AI做瑣碎、反覆的『人不喜歡做的工作』,人類(騰出時間)可以好好做事。」採訪終了,工程師敲起心愛的HHKB(Happy Hacking Keyboard)寫程式專用鍵盤,手指起落間迸出靈感。「好好利用AI,應該能幫出版社做滿多工具…我打算來試試,做出符合出版業需求的工具。」你只要幾天時間就能寫出這些工具?「沒有啦,那個要做很久。」
  更多鏡週刊報導
  留住大腦主權2/AI分析鄭南榕《自由時代》 她帶領學生思考「我們要被AI賦能或附身?」
  留住大腦主權3/「我的AI知道我眼睛乾澀」 小說家把AI訓練成「職涯教練兼助理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