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OpenAI執行長奧特曼。(圖/YouTube@TED)
記者吳立言/綜合報導
「我們已越過事件視界(event horizon),人工智慧的起飛已然展開。」OpenAI執行長奧特曼(Sam Altman)發表部落格文章〈The Gentle Singularity〉,直言人類已正式進入AI主導的文明轉捩點。他指出,雖然我們尚未步入機器人滿街走、太空旅行普及的科幻時代,但在多數領域,AI已展現超越人類的認知能力,並逐步改變人類的生活與創造方式。
奧特曼表示,現今的AI系統,已能在寫程式、科學研究、創作生成等層面擔任「強力助手」,甚至為用戶帶來兩到三倍的生產力提升。這些變化不僅是工具的升級,更是文明運行邏輯的根本改寫。「AI的出現,將使人類擁有前所未有的生產力與創造力,許多原本屬於奇蹟級的技術突破,將在未來十年內變為日常所見。」
他預測,2025年將是具備認知能力的AI代理(agent)大量出現的一年;2026年將出現擁有原創洞察力的模型;2027年,則可能迎來能執行實體任務的機器人問世。這一連串進展,標誌著AI將不僅是工具,更是推動人類前進的新「文明引擎」。
其中一項最受矚目的改變,是AI對AI本身的加速作用。奧特曼提到,AI研究如今正進入「自我加速」階段,AI工具不僅輔助科學研究,也參與自身演化。「如果我們能將十年研發濃縮至一年或一月,那麼進步的速度將完全改寫人類歷史節奏。」
在基礎建設面,他指出,隨著AI模型需求暴增,資料中心、能源與運算資源的擴建進入「飛輪效應」。甚至未來不排除出現「機器人製造機器人」、「資料中心建造資料中心」的自我複製循環。「當運算與智慧的成本最終接近電力成本時,我們將邁入一個智慧無所不在的時代。」
儘管對未來樂觀,他也坦言「AI對齊問題(alignment)」仍是迫切需解的核心議題。他警告,如社群媒體演算法所示,當模型只追求短期點擊而忽略長期福祉時,將造成價值偏離與心理傷害。因此,未來超級智慧的治理必須「廣泛、平衡並符合人類長期集體利益」,避免被少數國家或企業所壟斷。
展望未來,他認為即便技術進步飛快,人的本質仍將不變。「2030年代,人們依然會愛家人、創作、玩耍、在湖裡游泳……但在其他方面,世界將變得與以往截然不同。」他也呼籲全球社會及早展開「AI時代社會契約」的討論,確保科技成果能普惠全球。
在結語中,奧特曼強調「我們正在建造一個屬於世界的『數位大腦』,未來將取決於我們能否善用這個力量。只要智慧與能量普及,人類將有能力實現任何事。」這番言論也被外界解讀為OpenAI對未來十年布局的路線圖,強調AI發展將與社會共同進化,而非取代人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