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當事人於7月3日現身科技節目親自說明自身處境 。(圖/YouTube@TBPNLive)
記者吳立言/綜合報導
近期矽谷新創圈掀起一場技術與誠信的論戰,主角是一位來自印度的軟體工程師Soham Parekh。他被多家創業公司指控,同時在多間公司任職長達數年,卻未如實告知,形同在遠端工作風氣下「遊走灰色地帶」,堪稱一場「矽谷版神鬼交鋒」。
事件起因於7月2日,影像生成新創Playground AI執行長Suhail Doshi在社群平台X上發出警告,指出Parekh同時在多家新創工作,並稱「他持續在YC(Y Combinator)支持的公司之間轉職,請提高警覺。」此貼文迅速引發關注,點閱超過 2,000 萬次,並帶動其他創辦人接連出面指認。
Lindy執行長Flo Crivello也表示,曾於近期錄用Parekh,但在得知相關消息後火速解除合作關係。Antimetal執行長Matt Parkhurst也證實,Parekh曾於2022年擔任公司首位工程師,但在察覺他另有兼職後即中止雇用。Sync Labs、Pally AI、Mosaic、Reworkd等多間YC支持的新創公司亦與此人有接觸或錄用紀錄。
多名創辦人一致指出,Parekh在面試時表現優異,技術能力強大,尤其在演算法與前端技術上極具實力。然而,部分公司察覺異常,例如Reworkd透過Zoom IP記錄發現,Parekh聲稱人在美國,但實際連線地點位於印度,與入職條件不符。
另一家AI監控新創Agency聯合創辦人Adam Silverman表示,Parekh透過主動私訊應徵職缺,安排面試後卻多次更改時間,且堅持遠端工作,也引發團隊警覺。知名AI話題公司Cluely的執行長Roy Lee雖未錄用Parekh,但坦言其面試表現令人印象深刻。
面對外界質疑,Soham Parekh於7月3日現身科技節目《Technology Business Programming Network》(TBPN),親自說明自身處境。他坦承自2022年起曾同時任職多家公司,並強調自己從未使用AI工具協助工作,也未委託他人代勞。
他在節目中自述,工作時間平均一週高達140小時,相當於每天20小時不間斷。他表示,這樣的工作節奏雖然極端,但讓他迅速累積技能,並坦言當時面臨經濟壓力,因而選擇多份收入來源。據其說法,他曾放棄原本錄取的研究所機會,改投身新創圈。
然而,根據Playground AI執行長公開的履歷資料,Parekh曾聲稱擁有喬治亞理工學院碩士學位,但相關學歷真偽未經證實。當主持人詢問,為何不選擇與公司協商薪資以解決經濟問題時,Parekh回應他習慣將私人與工作分開,也傾向選擇低薪資但高股權的合作方式。此說法再度引發外界質疑其動機。
事件持續延燒之際,Parekh宣布加入一家名為Darwin Studios的新創公司,並聲稱此為他目前唯一任職的單位。然而該則貼文與Darwin Studios執行長的聲明均在數小時內刪除,增添外界對其去向與職業安排的疑慮。
對於這起事件,有人批評他是「騙子型工程師」,也有人認為他展現了體制漏洞與遠端文化的極限測試。包括 Cluely在內的部分新創公司則以話題行銷為操作模式,讓不少人猜測 Parekh是否也將步上「話題即商機」之路。
事件爆發後,社群平台上流傳大量迷因與討論,無論Soham Parekh最終能否化危機為轉機,這場風波已引發矽谷對「遠端信任機制」、「技術 vs 誠信」的深刻反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