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怪病竟靠ChatGPT解開 醫師驚呼:怎麼沒早點想到

▲▼看診,醫院,醫生,問診。(示意圖/取自免費圖庫pexels)

▲十年怪病竟靠ChatGPT解開。(示意圖/取自免費圖庫pexels)

記者吳立言/綜合報導

一名美國Reddit網友近日分享親身經歷,表示自己長達10多年的不明病症,歷經多項檢查與專科診治都未獲解答,最後竟是透過ChatGPT協助分析,意外找出與基因突變相關的問題。該貼文引發熱烈討論,連OpenAI前總裁Greg Brockman也在X(前推特)上轉發評論,呼籲醫療系統應考慮將AI納入第二意見機制。

原始發文者表示,自己多年來接受脊髓MRI、電腦斷層掃描與詳細血液檢驗,甚至查過萊姆病,但始終找不到病因。直到近日,他嘗試將所有檢查報告與症狀記錄整理給ChatGPT分析,AI建議其可能與MTHFR基因中的A1298C突變有關,並指出雖然維生素B12檢驗值正常,但該突變可能會導致吸收利用異常,需額外補充才能發揮效果。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在將ChatGPT的建議與醫師討論後,對方也表示這項推論與實際症狀高度吻合,並進一步進行MTHFR基因檢測,最終確認了這項突變。患者補充營養後,長年困擾的麻木與腦霧問題顯著改善。

Greg Brockman稍早在X平台轉發這則故事時表示,AI不僅根據患者的MRI、CT與實驗室數據,察覺B12與神經性疲憊的矛盾,也合理推斷出甲基化代謝異常的可能性。他並強調「我認為現在已是時候,將最先進的醫療AI模型納入標準的第二意見流程中。」

不過,該患者也在原文補充提醒,自己有將ChatGPT的建議與主治醫師再次確認,並不鼓勵將AI建議作為唯一醫療依據。

儘管這起案例引發廣泛關注,也展現出生成式AI在整理醫療資訊、提供推論建議上的潛力,但AI並非替代醫療專業的工具,使用者仍應將AI提出的資訊與主治醫師共同討論並審慎評估。隨著醫療科技發展,AI可能逐步成為診斷流程中的輔助角色,未來如何納入臨床實務,仍需更多實證研究與倫理規範的配合。

分享給朋友:

追蹤我們:

※ 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 [ ETtoday著作權聲明 ]

推薦閱讀

熱門影音更多>>

【公開處刑】新自強號車長接投訴!19字廣播「提醒旅客」

【公開處刑】新自強號車長接投訴!19字廣播「提醒旅客」

曾智希跳BLACKPINK〈JUMP〉 陳志強亂入「對鏡頭狂扭」

曾智希跳BLACKPINK〈JUMP〉 陳志強亂入「對鏡頭狂扭」

【搭黑鷹直升機來開球】太酷啦!陸軍指揮官親自繩降球場!確定丟的是球嗎XD

【搭黑鷹直升機來開球】太酷啦!陸軍指揮官親自繩降球場!確定丟的是球嗎XD

【暖心救援】回收伯摔車「天王級父女」急幫忙! 網大讚:最好的身教

【暖心救援】回收伯摔車「天王級父女」急幫忙! 網大讚:最好的身教

【長灘島運鏡的king】27塊請的攝影師,一開始以為在起乩,結果竟拍出神級大片!

【長灘島運鏡的king】27塊請的攝影師,一開始以為在起乩,結果竟拍出神級大片!

讀者迴響

AI怎麼畫圖?

只要輸入簡單描述文字(例如「水晶風格的貓」),AI 工具如Midjourney、DALL·E、Bing Image Creator就能依據提示生成對應圖像。這類工具靠大量圖像資料訓練,能理解物件、風格與組合邏輯。

最夯影音

更多

熱門快報

回到網頁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