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Grok Code Fast 1開發者指南 。(圖/Grok)
記者吳立言/綜合報導
xAI在發佈Grok Code Fast 1後,隨即公開一份開發者指南,協助程式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更有效率地運用這款代理型(agentic)模型。官方指出,Grok Code Fast 1具備「4倍運行速度、1/10成本」的優勢,特別適合需要快速反覆測試與疊代的開發場景。
指南建議開發者在下達提示詞時,應盡量提供完整上下文,包括檔案路徑、依賴關係或專案結構,避免模型偏離主題。例如,僅下達「改善錯誤處理」過於模糊,而若能指定「@errors.ts中定義的錯誤碼」作為依據,並應用於@sql.ts的查詢程式,便能大幅提升輸出準確度。
另一重點是「逐步精煉」。由於Grok Code Fast 1響應快、成本低,開發者可透過快速迭代逐步修正結果,而非期待模型一次給出完美答案。官方同時提醒,這款模型特別適合處理代理式任務(agentic tasks),例如瀏覽與修改大量程式碼;若是一次性、深度的疑難排解,則建議改用Grok 4。
在技術層面,Grok Code Fast 1支援原生工具呼叫(native tool-calling),並能於串流模式下輸出推理痕跡(reasoning trace),讓開發者更清楚掌握模型思考過程。文件建議使用Markdown或XML標記來整理上下文內容,以利模型更有效利用資訊。同時,保持提示詞歷史一致性,可提高快取命中率,進一步加快運行速度。
這份指南不僅整理了從提示詞設計到效能調整的建議,也揭示了 xAI 為 Grok Code Fast 1 所打造的「快、輕、準」開發體驗,同時更呈現代理型AI在程式開發工具中的應用潛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