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▲Grokipedia。(圖/網頁截圖)
記者吳立言/綜合報導
維基百科(Wikipedia)創辦人吉米・威爾士(Jimmy Wales)近日在紐約舉行的 CNBC 科技執行委員會高峰會(Technology Executive Council Summit)上表示,他對馬斯克(Elon Musk)主導的新 AI 百科「Grokipedia」並不抱持太大信心,認為「目前看來,不太可能創造出什麼有用的東西」。
威爾士指出,無論是 ChatGPT、Grok 或其他大型語言模型(LLM),「都還不足以撰寫維基條目」。他說:「這些模型仍會犯下嚴重錯誤。我們知道,它們目前不夠好。」
針對馬斯克指控維基百科存在「覺醒偏見(woke bias)」,威爾士回應:「他完全誤解了。我們依賴主流信源,對此我問心無愧。我們不會把隨機怪人言論與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》放在同等地位,這並不會讓我們看起來比較『清醒』。」他語帶諷刺地補充說:「聽說 Grokipedia 裡有很多誇讚馬斯克天才的內容,所以我敢肯定那一定是『完全中立』的。」
威爾士稱,這場爭論的核心並非與馬斯克個人恩怨,而是他對所有 LLM 試圖打造「可信網路資訊來源」的擔憂。他舉例說,自己常用新聊天模型測試冷門問題,例如詢問「我的妻子是誰」時,模型總會給出「看似合理但錯誤」的答案。
他還分享一位德國維基社群成員的案例:對方開發程式檢查引用書籍的 ISBN 號,最後發現錯誤來源於一名使用 ChatGPT 生成參考文獻的編輯,「模型竟然會非常開心地幫你編造根本不存在的書」。
儘管如此,威爾士也認為 AI 仍可在有限範圍內輔助維基百科,例如從現有資料中挖掘應補充進條目的內容,「也許能幫我們更快完成工作」。不過,由於成本高昂,維基媒體基金會暫未正式投入自家模型訓練。
他強調,維基百科社群需以「更嚴格的中立與信源驗證」回應外界質疑,避免成為所謂的「覺醒百科 (Wokepedia)」。他最後笑稱:「想像一下,如果有個 AI 只用推特資料訓練,那會是個被荒謬資訊餵養長大的、瘋狂又憤怒的東西。」
綜觀威爾士的發言,這場「AI 百科之戰」不僅是馬斯克與維基之間的口水戰,更凸顯人類對資訊真實性的新焦慮。在演算法與話語權交錯的時代,「中立」與「可信」或許比技術本身更難實現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