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學好AI卻沒時間?吳恩達鼓勵初學者:先動手,再擴展

▲▼Andrew Ng,吳恩達。(圖/YouTube@stanfordonline)

▲吳恩達(Andrew Ng)。(圖/YouTube@stanfordonline)

記者吳立言/綜合報導

人工智慧教育先驅、深度學習大師吳恩達(Andrew Ng)日前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身開發經驗與學習建議,鼓勵開發者與學生透過縮小專案規模的方式,突破「沒時間動手做」的學習瓶頸。

他表示,許多開發者擁有豐富的點子與技術知識,卻因為覺得需要很多時間才能啟動一個專案,而陷入長期觀望。「這種情況我自己也曾經歷過,」吳恩達寫道。「解法其實是把專案切得更小,縮小到可以在你現有的時間裡完成的範圍。」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吳恩達建議,若只有一小時,就挑一個能在一小時內完成的小功能或構想原型。以現代AI助理工具為例,像是他目前最愛使用的Claude Code,只需短時間就能實作出具體成果。這種做法不僅能促進學習,更可能為未來的完整專案打下基礎。

他以自身實驗性專案為例,某週六下午在咖啡廳內利用幾小時時間,開發出一個「模擬觀眾」的小工具,供人練習公開演說。由於時間有限,他並未從全功能模擬系統著手,而是簡化為單一2D虛擬觀眾,並以人為控制反應取代AI 判斷。這種簡化版的「巫師幕後法(Wizard of Oz prototyping)」讓他得以迅速做出初版,獲得實際使用者的回饋。

吳恩達指出,他的筆電中有一份想做的專案清單,大多都需要好幾週甚至數月時間開發,但透過「切小、先做」的策略,讓這些構想得以快速驗證與學習。他也強調,在AI實作學習過程中,除了上課學習技術之外,「持續動手做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透過多樣化的嘗試,不僅能提升技術力,也能將構想從腦中落實,進一步獲得市場回饋與成長機會。

透過這則分享,吳恩達再次強調,學習AI並不一定要從龐大專案或漫長課程開始。即使只有片刻空檔,只要願意將想法「切小做簡」,就能一步步累積實作經驗與信心。他鼓勵每位對AI有興趣的人,不妨從下次空出的午休、週末午後或通勤途中開始,打造屬於自己的微型原型,「先做出來、再學習、再優化」,這正是走向 AI 時代創造力與實力兼備的關鍵一步。

分享給朋友:

追蹤我們:

※ 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 [ ETtoday著作權聲明 ]

推薦閱讀

熱門影音更多>>

楊宗緯重摔2公尺舞台! 被攙扶離場「表情痛苦」

楊宗緯重摔2公尺舞台! 被攙扶離場「表情痛苦」

【硬要有用】當老公又買了沒用的玩具

【硬要有用】當老公又買了沒用的玩具

【女友開外掛XD】表演風火輪笑翻男友 家貓卻一臉懵

【女友開外掛XD】表演風火輪笑翻男友 家貓卻一臉懵

蔡依林看菜單超認真 被虧「考試嗎」曝祕訣

蔡依林看菜單超認真 被虧「考試嗎」曝祕訣

【卓榮泰多次請辭】賴清德慰留:繼續承擔重任一起守住國家

【卓榮泰多次請辭】賴清德慰留:繼續承擔重任一起守住國家

讀者迴響

用AI可以生成影片嗎?

可以。像Pika、Runway、Veo等工具能根據文字或圖片自動產生影片,長度多為數秒到一分鐘。這些影片支援動態畫面、配樂、過場效果,適合社群短片製作、創意發想或故事展示。

最夯影音

更多

熱門快報

回到網頁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