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 在和真人說話嗎?AI詐騙普及,真人驗證成為守護數位真實的關鍵防線。(採訪撰稿/記者王威智;攝影剪輯/記者姜國輝)
ETtoday新聞雲/採訪報導
當AI技術急速進化,虛實邊界日益模糊,網路世界真假難辨,詐騙手法也不斷翻新。有人以假帳號詐騙感情,有人運用深偽技術變造聲音、偽造臉孔。根據統計,2024年全球詐騙損失高達1兆美元,2025年前四個月已突破7,600萬美元,AI詐騙在短短一年內暴增456%。在這場數位信任危機中,「證明你是真人」成了最根本的防線。
▲▼World ID技術,透過Orb裝置驗證個體的「人類身分」,並建立如同數位護照的人類身分證明,這種隱私優先的做法成為數位時代的關鍵防線。(圖/記者姜國輝攝)
街訪中,不少民眾分享親身經歷。經常網購的張小姐說:「有時候真的沒辦法每一筆都查證,結果就被網路上的假評論騙了,買了才發現上當。」吳先生則指出:「我有朋友的照片被盜用去註冊假帳號,還有人被假帳號騙錢、騙感情,真的很嚴重。」這些案例凸顯詐騙手法的多樣與複雜,也讓「真人驗證」的需求浮上檯面。
美國科技公司Tools for Humanity,由OpenAI共同創辦人Sam Altman成立,推出一項名為World ID的創新技術。透過專屬裝置Orb拍攝個體的虹膜,轉化為一組唯一、匿名的數位代碼,無需提供姓名或電話,就能向網站或APP證明「我是人類」,同時不透露任何個人資訊。TFH產品長Tiago Sada表示:「在AI迅猛發展的時代,辨識誰是真人、誰是機器人,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。」
他形容World ID如同一種「數位護照」,未來用戶在交友軟體、社群平台或線上遊戲中,帳號旁可能會多出一個「勾勾」標示,代表該帳號已通過真人驗證,是真實、獨立的自然人。
▲▼TFH產品長Tiago Sada表示,World ID如同數位護照,讓用戶在AI時代證明自己是真實自然人,目前全台設有二十六處真人驗證中心。(圖/記者姜國輝攝)
不同於傳統APP集中儲存個資,World ID採用「自我保管」架構。虹膜拍攝在本地Orb裝置上完成後,資料僅傳送並儲存在個人裝置中,並在驗證後立即從Orb裝置中自動刪除,Orb裝置本身也不儲存任何資訊。同時,系統運用「去中心化」與「零知識證明」技術,讓平台可以驗證使用者為真人,卻無需取得或得知其任何身分資訊。換句話說,你可以證明自己是真人,但不需交出個資。
在台灣,詐騙問題同樣嚴峻。根據內政部統計,每年詐騙金額超過新台幣2,395億元,案件數突破20萬件。根據Ipsos調查,97%的台灣民眾支持開發「真人驗證」工具,88%更擔心AI生成內容難辨真偽。Tiago Sada強調:「我們相信未來五到十年內,幾乎所有網站與應用程式都將需要『真人驗證』,不只是防詐,更為了捍衛言論自由與資訊可信度。」
他進一步舉例,演唱會門票常被機器人搶光,社群媒體上也充斥假帳號帶風向。「如果無法確認互動對象是否為真人,就很難信任對方所說的話。」
▲2024年全球詐騙損失高達1兆美元,2025年前四個月已突破7,600萬美元,AI詐騙在短短一年內暴增456% 。(表格/資料來源Feedzai&gasa,ETtoday新聞雲繪製)
不過,使用生物特徵進行驗證,也引發隱私疑慮。根據《個資法》,虹膜屬於「敏感個資」,應受到更高程度的保護。對此,Tiago Sada回應:「我們從來沒有儲存任何個資,並讓使用者完全掌控資料,這是一套以隱私為核心的系統。」他強調,驗證過程本地執行、不經由中央伺服器、不連結任何個人資訊,甚至連Tools for Humanity本身或其他機關都無法還原使用者身分。
當生物特徵逐漸成為數位世界的通行證,資安與隱私保護也將成為科技發展不可忽視的核心議題。而在虛擬與現實日益融合的當下,如何證明「你是人」,或許正是未來最迫切的問題。
▲▼街訪中,民眾分享遭假評論、盜用照片及感情詐騙,顯示手法多元。(圖/記者姜國輝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