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ChatGPT推薦溴化鈉代替食鹽,美國男險喪命。(圖/取自免費圖庫Pexels)
記者吳立言/綜合報導
美國一名60歲男子因向ChatGPT詢問飲食建議,並嚴格遵循其建議三個月,最終罹患罕見的「溴中毒綜合症」,甚至出現偏執與幻覺症狀,被送進急診並接受精神科強制留院。
根據美國《LIVE SCIENCE》報導,該男子在調整飲食前,原本是想降低鈉攝取量,查詢相關資料後幾乎找不到減少氯攝入的建議,便決定自行嘗試「完全去除氯化物」的實驗。他向ChatGPT求助,系統建議以溴化物替代氯化物。男子遂從網路購買溴化鈉,並完全取代日常食鹽。
醫生指出,溴化鈉在現代醫療並不常見,且過去主要用於清潔用途,並非食用。長期過量攝入溴化物會導致神經功能受損,引發精神病、記憶障礙及肌肉協調問題。該病例已於8月5日刊登在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Clinical Cases》。
報告顯示,男子三個月後出現嚴重偏執,懷疑鄰居投毒而就醫。檢測發現其血液呈鹼性反應並伴隨假性高氯血症,最終確診為溴中毒。住院期間,他極度口渴卻懷疑飲水被下毒,甚至試圖逃離醫院。經補液與補充電解質後,症狀逐漸緩解。出院後的追蹤顯示,男子曾同時出現痤瘡、皮疹、失眠、疲勞與肌肉協調障礙,進一步確認為溴中毒後遺症。三周後停用抗精神病藥物,兩周後復診情況穩定。
OpenAI發言人則回應,服務條款明確規定輸出內容不得作為唯一事實依據或專業建議替代,並提醒使用者應尋求專業醫療意見。專家警告,AI雖能作為知識橋樑,但脫離專業背景的內容可能帶來嚴重後果,「幾乎不可能有醫師會建議用溴化鈉取代氯化鈉」。
另一項研究亦發現,包括ChatGPT在內的多款大型語言模型在解讀臨床資料時,容易生成不存在的臨床細節,即便改進技術,仍無法完全杜絕風險,凸顯AI介入醫療決策的潛在危害。
人工智慧雖能提供快速的資訊與建議,但缺乏醫療專業背景與臨床判斷能力,仍可能在關鍵情境下誤導使用者。涉及健康與安全的決策,應以專業醫師意見為依據,切勿將 AI 回覆視為唯一行動指南,以免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