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▲奧特曼揭 OpenAI 十年藍圖。(圖/OpenAI)
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(Sam Altman)28日於問答直播「OpenAI Update and Q&A」中,與研究主管帕喬基(Jakub Pachocki)及聯合創辦人札倫巴(Wojciech Zaremba)共同公布公司未來十年發展藍圖。奧特曼強調,OpenAI 將從「單一 AI 助理」轉型為「個人化 AGI 平台」,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智慧助手,同時推動基礎建設與非營利治理全面升級。他在直播中也針對研究藍圖、安全對齊、基礎設施與組織架構等議題逐一說明:
★三大支柱:研究、產品與基礎設施同步推進
奧特曼表示,OpenAI 的發展方向以研究、產品與基礎設施三大支柱為核心,形成從晶片、資料中心、能源到模型與帳號體系的完整垂直整合。
公司計畫推出「Atlas 瀏覽器」與多款自有裝置,並讓 ChatGPT、Sora 等應用成為第一方入口。奧特曼指出,OpenAI 正從單一助理服務轉向「AI 雲端平台」,讓外部開發者透過 API 與 ChatGPT App 建立應用,「明年的目標是讓開發者創造的價值超越 OpenAI 自身」。
★研究藍圖:2026 推 AI 研究助理、2028 年實現自動科研
研究主管帕喬基指出,深度學習的持續擴展可能在十年內達到「超級智慧(superintelligence)」層級。
目前的模型能維持約五小時的推理視野,表現已接近國際數學與資訊奧林匹亞競賽的頂尖人類水準。
研究目標包括:
2026 年 9 月推出具實習生水準的 AI 研究助理;
2028 年 3 月完成可獨立進行研究的 AI 科學家。
帕喬基表示,未來突破將仰賴演算法創新與「情境內運算(in-context compute)」等技術,必要時會動用整座資料中心處理複雜問題。
★安全與對齊:五層防護架構、跨實驗室聯合研究
札倫巴介紹,OpenAI 的安全機制包含五大層面:價值對齊、目標對齊、可靠性、對抗穩健性與系統安全。
其中,「思考鏈忠實性(Chain-of-Thought Faithfulness)」技術被視為核心研究,旨在確保模型推理過程透明且能保留適度私密性,目前已與 Google、Anthropic 等實驗室共同研究。
奧特曼強調,公司在產品策略上以長期福祉為首要考量,若出現成癮或誤用傾向,將即時回溯調整。
基礎建設:投資逾 1.4 兆美元 啟動「Stargate」計畫
奧特曼宣布,OpenAI 已承諾超過 30 GW 的運算資源,長期義務總額約 1.4 兆美元。
首座「Stargate」資料中心已在美國德州阿比林(Abilene)動工,願景是打造可「每週新增 1 GW」的新型基礎設施工廠,每 GW 投資約 200 億美元、壽命五年。
合作夥伴包括 AMD、Nvidia、Broadcom、Google、Microsoft、Oracle 與 SoftBank 等,涵蓋晶片製造、資料中心、能源與機器人施工技術。
直播中也提到,AI 智能單位成本已連續多年呈指數級下滑,目前每年下降約 40 倍。GPT-3 級模型如今幾乎能在手機上「零成本運行」,而 GPT-4 級運算成本也明顯降低,使公司能開放更多免費功能。
★新架構與政策:基金會控股 PBC、成人模式 12 月上線
新組織結構將由非營利機構「OpenAI Foundation」控股 OpenAI Group PBC,初期持股約 26%,可透過權證逐步增持。基金會首期投資 250 億美元,用於推動 AI 輔助醫療、資料生成與心理健康等領域,並啟動「AI 韌性計畫」,聚焦生物風險與職業轉型。
奧特曼同時宣布,「成人模式」將於 12 月推出,成年用戶可使用更具創作自由的內容生成功能,並新增年齡驗證與隱私控制。
★模型與產品路線:GPT-5 預期半年內迎重大突破
奧特曼表示,GPT-5 為 OpenAI 首款以「推理」為核心的旗艦模型,預期未來六個月內能力將顯著提升。
GPT-4.5 仍會持續運作至下一次跨代躍進;目前並無 GPT-6 的確切時程,因產品與研究開發已不再嚴格綁定版本號。他也透露,「Atlas for Windows」將於數月內登場,並考慮公開舊版模型(如初代 GPT-4)作為「AI 歷史博物館展品」。長期而言,IPO 是公司最可能採取的融資路線。
此次直播展現 OpenAI 的整體戰略:從模型研究、基礎設施到治理架構,全面邁向「個人化 AGI 時代」。奧特曼強調:「我們希望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 AGI,並確保這項技術真正造福全人類。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