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量企業想「靠AI節省成本」失利 AI寫錯一段,公司損失一週營收

▲▼會議,開會,AI,上班族,示意圖。(圖/取自免費圖庫Pexels)

▲用AI省下的人力,最後可能變成補救預算。(圖/取自免費圖庫Pexels)

記者吳立言/綜合報導

近年人工智慧(AI)技術風靡全球,許多企業爭相導入AI工具,試圖以此取代部分人力、壓縮成本。不過,英國《BBC》近日報導指出,這波「節省潮」正在出現反效果,不少企業為了修復AI犯下的錯誤,不得不花上更多時間與金錢,甚至造成營運中斷與營收損失。

一名英國數位設計公司負責人透露,一位客戶原本為了節省費用,使用AI工具ChatGPT撰寫網站程式碼,卻未經測試就直接上線。結果一行錯誤的代碼導致整個網站癱瘓長達三天,最終損失相當於一週的營收,還得另外支付數百英鎊給專業技術人員緊急搶修。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而在美國,行銷經理Sarah Skidd則分享自己近期接手的案子。該公司原本試圖用AI自動生成產品文案,結果產出內容「毫無說服力也沒有吸引力」,反而影響到品牌形象與銷售預期。最終她花了整整20小時重寫全部內容,並收取2000美元費用,遠高於當初使用AI的成本。

報導指出,過去幾年因AI熱潮而遭裁員的專業人才,如今開始被企業「請回來補錯」,形成一股「AI修正型人力需求」的新趨勢。從工程師到文案寫手,不少人靠著「幫AI收尾」獲得穩定接案機會。

多位受訪者皆指出,AI的確能在某些情境下提高效率,但目前仍難以真正取代專業人員對邏輯、語感、品牌調性或風險控管的判斷。若企業過度依賴AI且缺乏把關機制,不僅達不到預期效益,還可能付出更高昂的「補救成本」。

《BBC》分析指出,當前這波「用AI省成本」的操作,已逐漸顯現出現實面臨的落差。未來企業若要穩健導入AI,恐怕得重新思考「人機共作」的平衡策略,而不是一味將AI視為完全替代人力的萬靈丹。

分享給朋友:

追蹤我們:

※ 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 [ ETtoday著作權聲明 ]

推薦閱讀

熱門影音更多>>

曾智希跳BLACKPINK〈JUMP〉 陳志強亂入「對鏡頭狂扭」

曾智希跳BLACKPINK〈JUMP〉 陳志強亂入「對鏡頭狂扭」

【公開處刑】新自強號車長接投訴!19字廣播「提醒旅客」

【公開處刑】新自強號車長接投訴!19字廣播「提醒旅客」

【搭黑鷹直升機來開球】太酷啦!陸軍指揮官親自繩降球場!確定丟的是球嗎XD

【搭黑鷹直升機來開球】太酷啦!陸軍指揮官親自繩降球場!確定丟的是球嗎XD

【暖心救援】回收伯摔車「天王級父女」急幫忙! 網大讚:最好的身教

【暖心救援】回收伯摔車「天王級父女」急幫忙! 網大讚:最好的身教

【長灘島運鏡的king】27塊請的攝影師,一開始以為在起乩,結果竟拍出神級大片!

【長灘島運鏡的king】27塊請的攝影師,一開始以為在起乩,結果竟拍出神級大片!

讀者迴響

我可以用AI畫卡通嗎?

可以!只要在提示詞中加入anime、cartoon、pixar等字樣,就會產生可愛卡通風格。

最夯影音

更多

熱門快報

回到網頁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