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友驚呼「什麼時候拍真人版了?」 「片場探班」AI影片爆紅

▲▼             。(圖/YouTube)

▲外國創作者使用AI生成「探班視角」影片。(圖/YouTube@Fantasoner)

記者吳立言/綜合報導

近期在 YouTube Shorts、Instagram 與小紅書等平台,出現大量以 「探班視角」 呈現的 AI 短影音。影片內容宛如粉絲潛入片場偷拍,場景中有攝影機、燈光器材與劇組人員,主角則是《鏈鋸人》、《鬼滅之刃》等人氣動漫角色。擬真度之高,讓不少觀眾誤以為真人版電影正在開拍,紛紛留言直呼「什麼時候拍真人版了?」

不少創作者在社群上分享製作心得,揭露這些「探班視角」影片的生成方式。通常的步驟是先輸入角色影像或文字提示,透過 圖像編輯模型 生成「劇組花絮照」的初始畫面,例如角色宛如真人 Coser,在燈光與攝影機包圍的片場中與工作人員互動。

▲▼             。(圖/YouTube)

有創作者提到,在測試過程中,MidJourney V7 與近期火紅的 Nano Banana 模型,對提示詞的理解程度不同,其中 Nano Banana 對「劇組花絮」與「真人 coser」這類關鍵字反應最好。常見的提示詞設計包含:「中長焦特寫」、「隨手機側拍」、「工作人員整理服裝飾品」等元素,能讓畫面更貼近偷拍感。

在影像生成後,還需進一步透過 Luma AI 的 Ray3 或 Google Veo 3 進行「圖片轉影片」,為角色添加表情與動態。不過,也有創作者指出,部分模型的笑容或動作仍顯得生硬,需要額外調整。最後,再透過後製加入「背景有人自然走過」、「攝影師收音桿入鏡」等細節,營造出完整的探班氛圍。

這類影片最大亮點,就是刻意營造「側拍、路透」的臨場感。AI 不僅生成角色本人,還會模擬側拍角度、鏡頭抖動、臨時收音,以及現場燈光效果,讓畫面看起來像是電影幕後花絮。短短十幾秒,卻能營造出彷彿真的在片場偷看的感覺。

這股潮流迅速在社群引爆點閱潮,許多短片短時間就突破數百萬觀看,這種「真假難辨」的內容若被濫用,可能會引發假新聞或錯誤訊息的風險。 真實與虛擬的邊界 AI 探班視角影片的爆紅,顯示生成影像技術已能精準複製真實場景,不僅拓展了娛樂形式,也再次挑戰人們對「真實」的想像。未來,這種影片會不會成為主流娛樂內容,或引發更多資訊辨識上的爭議,值得持續關注。

分享給朋友:

追蹤我們:

※ 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 [ ETtoday著作權聲明 ]

推薦閱讀

熱門影音更多>>

張婷婷遭質疑「沒去花蓮救災」 爆氣狂罵:不差我一個人啦!

張婷婷遭質疑「沒去花蓮救災」 爆氣狂罵:不差我一個人啦!

【台灣霹靂火劉文聰也救災】我若是不爽,我會送你一支番仔火……啊是綠豆湯啦XD

【台灣霹靂火劉文聰也救災】我若是不爽,我會送你一支番仔火……啊是綠豆湯啦XD

【最暖背影】88歲阿公連續3天救災「滿身泥」年輕情侶默默讓座QQ

【最暖背影】88歲阿公連續3天救災「滿身泥」年輕情侶默默讓座QQ

【只剩屋頂】佛祖街重災區現況曝光!淤泥吞噬整棟房

【只剩屋頂】佛祖街重災區現況曝光!淤泥吞噬整棟房

法拉利姐遭質疑「不去花蓮救災」 爆氣「我去了也是在開直播」:不差我!

法拉利姐遭質疑「不去花蓮救災」 爆氣「我去了也是在開直播」:不差我!

讀者迴響

AI怎麼畫圖?

只要輸入簡單描述文字(例如「水晶風格的貓」),AI 工具如Midjourney、DALL·E、Bing Image Creator就能依據提示生成對應圖像。這類工具靠大量圖像資料訓練,能理解物件、風格與組合邏輯。

最夯影音

更多

熱門快報

回到網頁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