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▲英國北安普敦郡警方宣布在三座市中心啟用即時人臉辨識(LFR)技術,鎖定高風險名單與通緝犯,作為防治暴力與提升治安的新手段。(圖/pixabay)
記者萬玟伶/綜合報導
在學界、業界仍持續討論公共監控科技是否應擴大導入之際,根據BBC報導指出,英國北安普敦郡警方近日宣布,即將在三座市中心啟用Live Facial Recognition(LFR,即時人臉辨識) 攝影機,引起當地社會高度關注。從治安維護到隱私爭議,這項技術被英國警方形容為「未來的警務方式」,其跨區部署的時程、用途與刪除機制,也成為外界檢視的焦點。
北安普敦郡(Northamptonshire)警方證實,這批即時人臉辨識攝影機將於11月28日和12月5日部署在北安普敦(Northampton),於11月29日部署在凱特林(Kettering),並在12月6日移至威靈伯勒(Wellingborough)。此項行動特別針對女性與女孩遭受暴力威脅的議題,鄰近的貝德福德郡(Bedfordshire)警方也將提供一輛專門裝備的車輛作為支援。
警方表示,這是繼英國一級方程式大獎賽(British Grand Prix)後,再次在郡內啟用即時人臉辨識技術,也是首次將使用場域擴展至F1賽事之外的城市區域。負責本次部署的偵查總警司Rich Tompkins坦言,雖然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,但警隊對於將其「帶入主流」相當興奮。他指出,LFR的核心用途在於協助警方掌握特定區域內可能出現的高風險個體,並即時提醒執勤人員。
Tompkins解釋,系統主要會比對並標記被通緝的人、地方通緝名單上的個體,以及不應出現在特定區域的性犯罪登記者。他理解外界對這類技術仍有疑慮,但認為其運作方式可以類比一般CCTV,「我們現在都已習慣那類技術。即時人臉辨識是未來,很令人期待。」
在這次的部署中,警方將在系統中載入最高風險的性犯罪者名單,以及目前仍被通報通緝、需被逮捕的人。警方強調,若有影像因警報被調閱,會在使用後立即或於24小時內刪除;至於沒有觸發警報的影像與生物辨識資料,則會被自動且立即刪除。
北安普敦郡警方透露,這次設備為借用形式,不過預計在未來數個月內會導入自家的LFR技術,並將設置一個專責協調人員職位,負責後續部署與維運。
此次英國的跨城區部署,也讓外界再次討論科技在治安與隱私之間的拉扯。當警方強調LFR將有助快速辨識高風險個人時,公眾對資料保存、誤判風險與監控範圍的疑慮也未減。隨著技術加速發展,如何在安全與隱私之間找到平衡,仍是各國面臨的重要課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