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黃仁勳在財報會議中提及台灣對AI領域的重要意義。(圖/路透)
記者葉睿涵/編譯
輝達(Nvidia)在當地28日舉行財報會議,執行長黃仁勳指出,儘管美國對中國實施晶片出口管制,但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AI市場之一,對全球AI競爭具有關鍵意義,強調美國應重新審視相關政策。黃仁勳也提及台灣在全球AI產業鏈中的核心角色,包括輝達與台灣政府合作設立首座「AI工廠」,顯示台灣在AI基礎建設中的戰略地位。
據金融網站Investing.com整理的逐字稿,輝達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交出優異成績,非GAAP每股盈餘達0.81美元,合併營收達440.6億美元,超出了市場預期。然而,黃仁勳表示,美國對中國祭出的出口管制,導致輝達無法在中國銷售Hopper晶片與數據中心產品,並因此對庫存進行數十億美元減值。
黃仁勳指出,中國擁有全球一半的AI研究人員,限制美企進入中國市場將削弱美國在全球的技術主導權,強調「問題不在於中國是否會擁有AI,而是該市場是否會在美國平台上運作」。此外,他也強調開源AI模型的重要性,特別提到中國的DeepSeek和QN模型具備高度競爭力,在全球迅速被採用。
▲黃仁勳透露,輝達將持續與台灣企業合作。(圖/VCG)
黃仁勳指出,推理型AI需要極大量的計算資源,將推動AI基礎設施快速擴張,而美國應致力於成為開源AI的主要平台,與全球頂尖開發者,包括中國開發者,建立合作。針對AI基礎設施與本土製造,黃仁勳表示支持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先進製造政策。
他透露,輝達正與台積電合作,在亞利桑那州建設6座晶圓廠和2座先進封裝廠,以便為輝達代工晶片。黃仁勳透露,相關工廠目前已進入製程驗證階段,預計年底即可量產。此外,輝達也在德州與鴻海、緯創合作建造AI超級電腦工廠,「我們的目標是一年內在美國生產晶片和超級電腦。」
黃仁勳特別強調台灣在AI產業的角色,宣布輝達與台灣政府及富士康合作,設立台灣首座AI工廠,進一步強化台灣在全球AI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。他也提到近期在瑞典、日本、印度等地推動AI基礎建設,顯示主權AI已成為輝達下一階段的成長引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