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▲全球近年瘋用各式AI工具,從寫作到搜尋一手包辦,但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罕見提醒,AI依然容易犯錯,使用者切勿盲目信任。(圖/路透社)
記者萬玟伶/綜合報導
近兩年台灣掀起AI工具風潮,不論學生、上班族、工程師或自由工作者,幾乎人手一個ChatGPT、Gemini、Copilot,用來寫報告、查資料、翻譯、生成圖像。許多熱門討論區也充滿「AI說……?」、「這是AI告訴我的……」等發文。然而,就在世界大量依賴AI的此時,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罕見示警,提醒全球使用者——AI再強,也不要盲目信任。
Sundar Pichai近日接受BBC獨家專訪時直言,人們不應該「盲目信任」AI工具提供的內容。他強調,目前的AI模型依然「容易出錯」,人們在使用時必須理解其限制,並搭配其他來源查證,以免將錯誤資訊當成事實。
Pichai表示,這也說明為什麼在AI時代,仍需要一個多元且健全的資訊生態系,而非完全依賴AI本身。他坦言:「這也是為什麼人們依然會使用Google搜尋,我們也提供其他更著重於準確性的產品。」
根據BBC報導指出,專家提醒,像Google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不應要使用者自己擔負查核AI回答的責任,而應致力提升系統的可靠度。倫敦瑪莉皇后大學負責任AI教授Gina Neff就指出,生成式AI的特性是在不確定時也會「編造答案」,這在娛樂性問題上無傷大雅,但當牽涉到健康、科學或心理福祉等敏感議題時,問題就變得嚴重。
Google旗下的AI Overviews今年推出後,也因部分怪異甚至錯誤的回答引發批評與嘲諷。生成式AI(如聊天機器人)容易提供誤導性或不準確資訊,仍是業界普遍擔憂的核心。
BBC今年初的研究也顯示,包含OpenAI的ChatGPT、微軟Copilot、Google Gemini、Perplexity AI在內的多款AI助理,在摘要BBC新聞時經常出現「重大不準確」內容。更廣泛的調查結果則指出,即使已顯著改善,AI助理仍有約45%的機率錯誤呈現新聞資訊。
Google近期推出最新的消費級AI模型Gemini 3.0,並宣稱在理解照片、音訊、影片等多模態輸入與推理能力上具備業界領先表現,試圖捍衛面對ChatGPT競爭下的市場地位。今年五月,Google也開始在搜尋服務中加入「AI模式」,讓使用者能以「像在跟專家對話」的方式查詢資訊。Pichai形容這象徵Google進入「AI平台轉折的新階段」。
對於外界關注AI發展的速度是否大於安全保護措施的建置速度,Pichai承認雙方確實存在張力,而Google的做法是在「大膽與負責之間取得平衡」。他表示,Google在AI安全上的投入已與其AI投資成正比,甚至開源可辨識AI生成影像的技術,讓外界更能判斷圖像真偽。
面對外界引用Elon Musk過往對DeepMind可能形成「AI獨裁」的警告,Pichai則回應,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應該獨佔如此強大的技術。他強調,目前全球AI生態中有許多參與者,距離「一家壟斷AI」的情況仍非常遙遠。
隨著AI工具在全球普及,Pichai的提醒反而更顯重要。AI帶來便利,也帶來含混與錯誤的風險。如何在創造力、效率與精準之間找到平衡,或許正是使用者在AI時代必須共同面對的功課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