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褲子像猜尺寸?AI挑戰時尚百年難題「Fit Collective」以虛擬試穿改變購物習慣

▲▼ 服裝,尺寸,退貨潮,虛擬試穿,AI,科技,時尚(圖/pixabay)

▲走進服飾店常出現「尺寸大風吹」,同款在不同品牌卻差了好幾號,網購更成退貨溫床,全球因尺寸不一致造成的退貨成本高達1,900億英鎊,促使AI科技加速介入,試圖終結多年困擾。(圖/pixabay)

記者萬玟伶/綜合報導

走進任何一家服飾店,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驗,明明在A品牌穿S號,換到隔壁家卻得拿到L號才穿得下。電商購物更是「三件候補、一件合身」,最後退貨率高得驚人。這不只是台灣人的煩惱,全球女性都深受尺寸混亂所苦。

根據國際估算,不一致的尺寸問題讓全球時尚零售商每年付出高達1,900億英鎊的退貨成本。如今,一股科技力量正試圖翻轉這個困擾消費者多年的局面。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根據BBC報導表示,英國多家高街(high-street)商店的女性消費者都形容,現在購物像在「憑感覺買尺寸」。有人甚至說,她已經完全不相信標示的尺碼,只能用「看起來差不多」來挑衣服。這種不確定性也讓許多人一次買下多個尺寸,再把不合身的全部退掉,形成近年爆發的「退貨海嘯」。

為了止住這股退貨潮,新一代尺寸科技陸續登場。3DLook、True Fit、EasySize等系統利用手機拍照進行身體掃描,協助消費者在結帳時挑出最可能合身的尺寸。Google的虛擬試穿、Doji、Alta、Novus、DRESSX Agent、WEARFITS等平台則能讓用戶建立數位分身,預覽服裝穿上身的樣子,提升線上購買的信心。

AI購物助手也開始加入戰局。Daydream讓使用者描述想找的商品後給出推薦OneOff從明星造型中比對相似單品;Phia則橫掃數萬網站比價,並提前提供尺寸洞察。

然而,當多數科技聚焦在「消費端」,一間英國新創Fit Collective卻選擇把戰場往前推,直接在「生產端」處理問題。

Fit Collective創辦人Phoebe Gormley過去在Savile Row打造第一家女性裁縫店,服務無數女性客人。她說,幾乎每位客人都抱怨過,「高街品牌的尺寸真的很糟糕。」在她看來,時尚產業目前的邏輯是一種「向下螺旋」,品牌為了彌補高退貨率而降低製作成本,結果做出更不合身的衣服,讓客戶更不滿,浪費也更嚴重。

自去年創立後,Fit Collective已募得300萬英鎊為pre-seed資金,被外媒形容為英國史上由單一女性創辦人拿下的最大額度。Phoebe表示,她的團隊可能是第一個把所有製造數據與商業數據整合比較的系統。

這套系統透過機器學習分析退貨原因、銷售數據與顧客電郵等資訊,讓品牌真正理解「為什麼這件衣服不合身」。接著,它會把結果整理成清楚的建議,提供給設計與生產端,在衣服開版之前就能調整布料、版型或衣長。系統甚至可能建議品牌把某件商品整體縮短幾公分,就能減少大量退貨,為企業節省成本,也替消費者省下不必要的麻煩。

雖然這類技術逐漸受到青睞,但業界仍提醒,科技並不是萬靈丹。英國時尚與紡織協會的國際事務總監Paul Alger指出,人並不是標準化模特兒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形與合身偏好,也因各地人種體型差異巨大,尺寸本質極具主觀性。此外,一些品牌還存在所謂「虛榮尺寸」,包括刻意把尺碼放大,讓消費者因「穿起來變小號」而更願意購買。

英國零售協會永續政策顧問Sophie De Salis表示,無論從成本或永續角度來看,零售商都愈來愈關注尺寸不一致帶來的問題。她認為,以AI為核心的尺寸科技,將成為減少退貨與提升永續性的關鍵,許多零售商也已與技術供應商合作,協助消費者找到最適合的尺寸。

如今,退貨率已成為企業管理層關心的重大議題,加上永續壓力不斷升高,更多品牌正考慮使用數據驅動的設計方式。雖然目前仍沒有任何單一技術能完全終結尺寸混亂,但從Fit Collective的崛起,到虛擬試穿與尺寸預測工具的快速發展,也代表時尚產業已開始踏入新的轉型時代。

分享給朋友:

追蹤我們:

※ 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 [ ETtoday著作權聲明 ]

推薦閱讀

熱門影音更多>>

【天天背金庫上學】書包當豬公用?媽打開驚見滿滿零用錢

【天天背金庫上學】書包當豬公用?媽打開驚見滿滿零用錢

許瑋甯曝和邱澤「先登記再求婚」 「職業傷害」不用儀式感:會覺得有鏡頭

許瑋甯曝和邱澤「先登記再求婚」 「職業傷害」不用儀式感:會覺得有鏡頭

【全校救一人】國小老師跑操場昏倒命危!師生鬼門關前搶命

【全校救一人】國小老師跑操場昏倒命危!師生鬼門關前搶命

【心情不好就動手?】退休男鐵鎚殺妻! 犯後到警局雙手平舉自首

【心情不好就動手?】退休男鐵鎚殺妻! 犯後到警局雙手平舉自首

劉品言生了!曝她鼻高腳長 連晨翔幸福笑:是女兒傻瓜

劉品言生了!曝她鼻高腳長 連晨翔幸福笑:是女兒傻瓜

讀者迴響

哪些AI工具支援繁體中文?

目前較主流的ChatGPT、Claude、Gemini、Perplexity、Copilot等都支援繁體中文,回覆也愈來愈自然。不過圖像生成工具有些還是以英文提示詞為主,使用時可留意。

最夯影音

更多

熱門快報

回到網頁頂端